快速导航首 页产品信息供求信息公司企业食品资讯展会信息安全质量市场行情会员注册会员登录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世界食品网

健康美食 标准法规 致富之路 展会信息
市场行情 业内动态 安全质量 统计数据
外贸新闻 企业快报 技术新闻 食品资讯

农牧渔类 粮食 新鲜蔬菜 新鲜水果 干果、坚果
深加工类 肉制品 豆制品 乳制品 蛋制品
浅加工类 米面类 食用油 水产品加工 蔬菜制品
首页 > 食品资讯 > 技术新闻 > 水产养殖防寒技术措施

技术新闻

水产养殖防寒技术措施
【世界食品网】 文章来源: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编辑日期:2019-07-11 【打印】 【收藏本页
一、防寒的对象
  防寒的对象是不耐寒的温水性鱼、虾类,肇庆市养殖的温水性鱼、虾品种主要有罗非鱼、鲮鱼、罗氏沼虾、淡水白鲳等。这些品种耐低温的能力差,鲮鱼在6-7℃就会死冻,罗非鱼在10-12℃开始死亡,罗氏沼虾在14℃持续一定时间就会死亡。温水性鱼、虾在水温降到临界温度前就必需采取保温措施,否则会冻死、冻伤,冻伤后极易诱发感染水霉病、寄生虫病而大量死亡。肇庆市冬春季节往往多低温阴雨天气,一旦遇上寒冬,不采取保温措施将会造成大量温水性养殖品种冻死、冻伤,因此要做好防寒准备。
  二、防寒技术措施
  1、对养殖的温水性鱼、虾类,有条件的尽可能移入越冬池内,并加强对越冬设施的管理,防止越冬池渗雨、渗水,在低温天气,有条件的采取加温措施。
  2、没有越冬池的,可在寒潮到来之前加深池塘水深,但进水时要缓慢少量,不要一次性大量进水,避免引起不同水温层交流而使鱼产生应激反应,并在池塘向北面搭建挡风设施等方法进行保温。
  3、尽量减少对养殖品种的人为刺激和干扰。若需过塘,操作要细致,防止损伤鱼体,并做好消毒工作。
  三、越冬期日常管理
  1、加强水质管理。每天早、中、晚巡塘,监测水温、水质,防止缺氧和水质变坏。
  2、露天池塘晚上不要用太阳灯加温,因灯光会诱使鱼、虾到池塘表层,而冻伤、冻死。
  3、露天鱼池尽量不开动增氧机,以减少池水上下对流,从而减慢池塘底部水温下降速度,达到防寒目的。
  4、已出现冻伤或死鱼的池塘,应立即将死鱼捞走,以免死鱼腐烂污染水体,但不要立即对鱼塘施放消毒药,以防鱼虾产生应激反应而加速死亡。
  5、水温回升期,不可急于投喂饲料,避免鱼群因上浮摄食导致冻伤患病。待水温回升稳定后,适当换水,并做好水体消毒与水质调控。水体消毒最好选用刺激性小的碘制剂,并视水质情况可适当使用底质改良剂。同时投喂添加维生素C和鱼油的人工配合饲料。
  四、越冬期易发病害的防治
  水霉病和小瓜虫病是低温季节危害最严重的两种病害,要认真做好预防。
  1、水霉病的防治
  病因:鱼体受伤并感染真菌引起,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绵霉菌。
  症状:感染水霉的鱼种或成鱼体表好似长了白毛,严重的行动缓慢,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流行及危害: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生长繁殖,不同种类略有不同,有的种类甚至在水温30℃时还可生长繁殖。水霉、绵霉属的繁殖适宜温度是13-18℃。对水产动物的种类没有选择性,鱼体受伤后极易被感染,且在尸体上水霉繁殖得特别快。
  预防与治疗措施:①苗种、成鱼可用2%-3%的食盐水浸泡;②起捕、运输和过塘时,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③五倍子末拌饵投喂,每公斤鱼用0.1克,每天3次,连用5-7天。④浸浴:每立方米水体用2-4克。
  2、小瓜虫病的防治
  病原:又称白点病。病原为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消瘦发黑,严重感染时,肉眼可见病鱼头部、身上、鱼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状的孢囊,并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游动异常,将鱼体与固体物摩擦,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流行及危害:淡水鱼类都可感染小爪虫。对幼鱼危害尤重。水温为15-25℃时流行,会出现鱼种暴亡现象。
  预防与治疗措施:①预防:有条件的可把水温调控到20℃以上;②治疗:青蒿末拌饵投喂。每公斤鱼用0.3-0.4克,连用5-7天。(出处: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正文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1、本文系网友投稿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
最新资讯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设为首页 |
备案序号:鲁ICP备09017885号 投递稿件和展会合作联系客服QQ:16933431 展会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8 sp588.cc 世界食品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16933431@qq.com QQ:16933431